“責任”這個詞從很小就流響在耳畔,但讓我真正去理解它的內(nèi)涵感受它的分量,是在兩件事上。
第一件事發(fā)生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。那一天放學后,我照常拉著媽媽的手回家,路過寵物店的時候,恰好就看到新到店的幾只倉鼠。我當即決定要養(yǎng)一只。但在我向媽媽提出這一要求時,我媽十分堅定地拒絕了,媽說我平時粗心大意的,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,怎么去照顧一只倉鼠。我當時完全被好奇心所驅(qū)使,不停地向媽提出這一要求。最后,在我的軟磨硬泡下,我媽還是答應了。不過最后我媽說:“是你提出要買這只倉鼠,那照顧它就是你的責任了。”我很認真地照顧那只倉鼠,十幾天后,它還是死去了。我當時傷心了好久,再也沒有養(yǎng)過倉鼠。
那時,對“責任”的解讀只是“要對自己的所有物負責”這樣一個大概的看法,并沒有多少切實的體會。
第二件事發(fā)生在我剛在學校住宿的時候。第二天要回家,再加上初次在外跟同學一塊過夜,內(nèi)心有種壓抑不住的興奮。對面室友剛好也是同樣的情況,我們倆自然而然地就聊了起來。聊得正開心的時候,門外傳來宿管的吼聲:“幾點了,還不睡覺!扣分了啊。”我們很聽話地閉嘴了。
第二天我們?nèi)珜嬍冶话嘀魅谓械睫k公室。班主任劈頭就問:“昨天晚上誰說話了?”我當時想,一寢室那么多人,我即便不承認,班主任也不會全部懲罰,畢竟法不責眾。班主任又問了好幾遍,仍然沒人應聲。最后班主任氣急敗壞地說:“沒人承認就全部請家長。”我們倆才站了出來。其他人回教室后,班主任拿出一根木棍打手心,邊打邊說:“第一下是因為你們在寢室說話,第二下是因為你們敢做不敢當,第三下……”我閉著眼等著木棍落下,但最后一下只是輕輕觸及我手心。班主任說:“第三下因為你們最終站了出來。好了,回教室吧,記得以后遵守紀律,別在就寢時間說話了。”
打手心這件事讓我明白了“責任”這個詞,所謂責任,就是你應該做的事和必須做的事。